自定内容
自定内容

7581普洱茶砖"重生"的普洱茶传奇

来源:藏锋号古茶    发布时间:2019-12-25    文字:【】【】【】    浏览:2798次
摘要:“7581”前面也正式打上了“佤山映象”的字样。名字好象变了,配方却仍然是传统配方,口感依然是延续多年的口感:回甘绵长,回甜舒爽,舌底留香,滋味醇厚,令人难忘。
      一:“佤山映象7581”,搅热2006年    
  2006年夏天,早已是风生水起的云南普洱江湖又一次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仿佛只是一夜之间,消息就在普洱经销商和资深玩家中间传开了:曾经给几代云南普洱茶爱好者留下过美好回忆的昆明茶厂“7581”250克熟砖在市场上又可以见到了,只不过这次在“7581”前面加上了四个字:佤山映象;但“7581”的传统外形和传统口感--芽毫显露,条索清晰,砖形端正,内质醇厚甘甜、汤色红浓透亮--则没有任何改变。难怪昆明茶厂茶品的多年追随者蜂拥而至,一位喝了将近二十年昆明茶厂“7581”的昆明工商局杨先生的话颇有代表性:“终于又喝到这种味道啦!”“佤山映象7581”甫一问世就好评如潮,市场也以销量的增长印证着它独特而良好的品质,外地的经销商也纷纷上门要求做区域代理,其生产者与昆明茶厂的历史渊源也被人津津乐道;一时间,“佤山映象7581”名动普洱茶界。    
  一款茶品,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动容,翻腾起如此波澜?    
  必须走进烟波浩淼的云南普洱茶历史,打开记忆之门,在岁月的变迁中来细说一段五味俱全的人间故事。昆明市书林街石桥铺一号--如今知道这个名字的人恐怕已经不会很多,更多的人所看到的是不远处熙熙攘攘的螺蛳湾和络绎的人流,而这里的阗静是人们早已不熟悉的一种生活滋味。但多年前,从这里飘出的不绝如缕的茶香,曾经温暖了那时的生活和回忆,成为艰苦岁月中一抹难得的暖色。这里,就是改制前的昆明茶厂所在地。熟悉云南普洱茶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国营工商业时代云南生产普洱茶的有四家主要工厂: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和普洱县普洱茶厂,他们的背后,是一段不容忘记的现代普洱茶史。     撇开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不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973年,因为,这一年,是普洱茶史必须翻开的一页。    
  1970年到1975年是中国第四个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的执行期,“四五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五年合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原煤4-4.3亿吨,发电量2000-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10亿吨。 1973年7月国家计委拟订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修正草案)》。    《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    

  1972、1973两年国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1973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和突破了计划,并且是“一五”计划以来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根据广东和香港市场的需求,开始试制普洱茶熟茶。而试制的任务历史性地交到了以吴启英、邹炳良为主的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技术人员手中。 


  二:“7581”熟砖,开创性的事业吴启英,安徽庐江人,1963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同年响应支援祖国边疆的号召来到云南,在昆明茶厂工作。1973年,时任厂检验科科长的她跟同事一起接受了试制普洱熟茶的任务--此前,普洱茶都是以云南本地大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较长时间自然后发酵而形成--换句话说,试制普洱熟茶,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在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实验数据、没有任何标准茶样、更没有前人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经过一年多艰难的探索和研究,吴启英等原创性地发明了“普洱茶湿水渥堆技术”,将传统普洱茶漫长的发酵时间缩短到45天左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普洱茶的品饮质量和保健功能,从而使普洱熟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促成了普洱茶生产从相对原始的农业经济向现代集约型农业经济的转变。以后,她主持制定的《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为现代普洱茶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渥堆技术”打造了现代普洱熟茶,拓展了普洱茶的品种,并且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奠定了基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熟茶的出现,就没有现代普洱茶的大行其道和发扬光大。    
  “渥堆技术”很快运用到生产中去,按照公司要求,几家厂分别开始了不同外形普洱熟茶的生产,昆明茶厂生产砖茶,勐海茶厂生产饼茶,下关茶厂生产沱茶,其中昆明茶厂的普洱熟砖为主导产品;1975年,后来在普洱茶界声名赫赫的“7581”创制,其中“75”代表配方创制的年份,“8”指的是原料以8级茶菁为主,而“1”则是昆明茶厂的编号--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分公司1976年云外茶业字84/45号文件“关于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样价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1”代表昆明茶厂,“2”代表勐海茶厂,“3”代表下关茶厂,“4”代表普洱县普洱茶厂。创制初期的“7581”砖形比定制时略小、略薄,压制比较紧,透气性不好,砖上有纱布的印记,客户意见纷纷,市场并不太接受;应该说,整个1970 年代,“7581”的市场表现较为平淡。     
  转机出现在1980年代,为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需要,昆明茶厂下决心扭转“7851”熟砖的市场表现,从模子、砖形、口感、拼配比例、发酵工艺等等多方面进行改造,并重新试制新的机器,新机器从环节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料选择上,选择了临沧沧源、双江等茶叶主产区的茶菁,原因是:沧源茶香气独特、醇和,双江茶茶气强烈;选择适度偏重的发酵,口感追求回甘、回甜、滋味醇厚。改良后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出现旺销势头,竟有个别厂家开始仿造,于是,昆明茶厂在云南茶业界使用了“碧鸡”防伪标志。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品定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7581”熟砖长销不衰,受港、澳等传统市场喜欢,并经由他人转手台湾省。   

  这十年,是“7581”的一个黄金时代,而这个时代,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一去不返。


  三:“佤山映象7581”,改革中续写的传奇
1996年,对每个昆明茶厂的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难以忘怀的意义,这一年,在上级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工厂开始改制,拆分为不同的部门并入公司内部经营。生产部门,由当时的技术副厂长.检验科长谭梅负责。从这时起,就注定了“7581”的另一段命运之旅。谭梅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制茶专业,后被分配到昆明茶厂质检科--我们也许还记得,整整二十年前,后来被视为现代普洱熟茶创制者的吴启英也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也是被分配到昆明茶厂,也是从事质检工作--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吧?    
   谭梅进厂的时候,吴启英担任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两代茶人,同出一所茶学名校,同样从事茶叶技术和检验工作,互为师徒。谭梅在吴启英导的指导下,参与并共同完成了“7581”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的定型和改进工作;后来,谭梅担任了昆明茶厂质检科科长,具体负责生产和产品质量。在长达近20年的工作实实践中,谭梅作为实际负责普洱茶加工、检验业务的质检科长,多方面吸取了吴启英老师的丰富经验,并在长期指导下,成为一名具有丰富普洱茶加工经验的工程师,继承和发扬了昆明茶厂普洱茶加工技术,成为第二代传人。    
   工厂于1996年开始了改制工作,谭梅带领着十多个技术骨干坚持正常生产,直到2003年年底。2004年,随着改革的变化,谭梅和部分技术力量转入昆明南香茶业有限公司下属的沧源佤山茶厂并主持生产。较近几年,受台湾和港澳市场的影响,中国内地市场也掀起了持续而高涨的普洱茶热,先是炒作“老茶”,后是争夺原料,先是“干仓”“湿仓”,后是争论标准,概念满天乱飞,“年份”众说纷纭,却不是所有人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到产品的研制和改进上去,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在看似琳琅满目的东西面前却时时感到无所适从。实际上,要了解和体会真正普洱熟茶特点的消费者,只要品味一下“佤山映象”7581茶砖,就可以明辩了。     

  一片喧嚣之中,谭梅继续着“7581”的生产,而从这个时期开始,“7581”前面也正式打上了“佤山映象”的字样。名字好象变了,配方却仍然是传统配方,口感依然是延续多年的口感:回甘绵长,回甜舒爽,舌底留香,滋味醇厚,令人难忘。与此同时,谭梅还结合市场需要,配制出了“7561”等新品种,使“佤山映象”的产品系列化,并开始了自己的品牌建设。  


   四:“佤山映象7581”,求“道”者说“茶”是什么?     
  6700万年前,人类还在一片亘古的沉寂和混沌中等待着诞生的契机,而一种高大的绿色植物已经蓊郁于地球这个兰色的神奇星球;自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的传说始,茶与中国人的千年不解之缘就已结下;当陆羽著“茶经”、卢仝撰“茶诗”、徽宗写“茶论”,当“茶宴”起于大唐,“茶具”盛于明清,当遗民张岱披发入山而不能忘情于“闵老子茶”,当清人阮福感茶事而写下“普洱茶记”--谁能说清“茶”是什么?生活之饮,快乐之源,或是智慧之根?是“开门七件事”之“形”,还是“禅茶一味”之“道”?人不同,茶不同,机缘不同,对这“人生草木间”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领悟。但即便有种种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茶之求真、求美的本性永不会改变。换句话说,一款好的茶品,必须是优质原料、优良工艺和正确贮存等全环节的共同产物,缺一不可。      细心的人应该注意到,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生产“佤山映象7581” 的昆明南香茶业有限公司沧源佤山茶厂正处于云南的茶叶主产区临沧,原料选择的也正是临沧沧源、双江的优质茶菁。这里的海1700米-2200米,是中国较西南端的区域,5000亩高山茶园远离污染,沐浴着干净的雨露阳光,积聚着耐人寻味的茶气和茶香。以欣喜之心摘下饱满的一芽二叶,经规范的杀青、揉捻,将晒青毛茶投入渥堆发酵--工艺当然是由谭梅主持,工艺过程当然是已经被实践无数次证明过了的、经过定制的“7581”熟茶湿水渥堆工艺。几十天以后,渥堆完成,摊开晾干,压制成型--于是,一款茶毫显露,条索清晰,形状端正的“佤山映象7581”普洱熟砖就诞生了,开汤品饮:内质深厚,汤色红浓透亮,回甘回甜,滋味醇厚。历史和现实在这里相遇,一缕陈香氤氲心间,绵绵不绝。   
  “佤山映象7581”就这样重回人间,上接天地之灵气,下承人间之芳菲,以造化为师,以知音为友,以真香为道;凤凰浴火,龙飞在天!   
  “道可道,非常道”,茶道是小道,在于日常,在于平常心;茶道是大道,真气充沛于宇宙万物,与大化流行,永无穷期。   
   这就是“佤山映象7581”所试图要告诉我们的,这也是“佤山映象7581”所必须完成的担当。
标签:7581砖佤山映象   
广告位
文章评论
网友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可匿名发表 
 
自定内容
脚注信息

                    云南藏锋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云南普洱茶
    
www.cangfenghao.cn 藏锋,不争,不显,不露,隐藏力量,厚积薄发
  寓意着像普洱茶一样,经历岁月的陈化,让苦涩浓烈化为甘甜!
云南 · 藏锋号古茶 滇ICP备18010096号-1  
自定内容
自定内容

旺旺咨询:旺旺咨询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

139-8768-8380